作为一种蔬菜,茄子非常牛,这东西结起来没个完,什么时候下霜,什么时候算是结束自己的结果状态。现在我们见到的大多是长形的,圆茄子似乎停留在了我们很多农村人小时候的记忆中。
作为一种蔬菜,茄子在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得到了不少人的夸赞,而且还可以入药。
比如在宋朝苏颂的《本草图经》中曾这样记载:
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者。取茄子五十觔,切洗,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滓。更入小铛中,煎至一升以来,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麝香、朱砂末,同丸如梧子大。每日用秫米酒送下三十丸,近暮再服,一月乃瘥。
在我国台湾地区,“胭脂茄”这么有诗意的名字都取出来了。
那么,这东西都有什么历史?是我国原有蔬菜吗?都经历过什么样的变迁呢?
一、汉朝以前,关于起源和来路 在汉朝以前,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我们都知道,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根本没有断层,有过的都可以在文献中查到。既然没有记载,那说明是原本没有的,这是个外来物种。
茄子起源的问题,在世界农业上基本没有争议,这种东西原产于古印度。而在古印度的梵文中,已经出现了人工种植。
那么,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呢?这个却被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是东汉年间,另一派却认为在西汉中后期。
持东汉年间的主要是根据东汉才有了明确记载,比如东汉经学家、哲学家桓谭在《新论》中说:
夫圣贤所陈,皆同取道德仁义,以为奇论异文,而俱善可观者,犹人食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复居美者也……
但是,这样的记载并不被多数人认同,因为桓谭本人经历过西汉末年、王莽新政、光武中兴,他完全可以记载下在西汉年间发生的事。另外,反对者们也是有记载可循的,比如在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中有这样的记载:
种瓜作瓠,别茄披葱
而这里的“茄”,就是茄子。
王褒本人公元前51年就去世了,当时是汉宣帝刘询在位,当时的匈奴呼韩邪单于在位并且归汉,这位单于就是娶了王昭君那位。
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在西汉中后期传入,传播途径和方法跟草生棉差不多,只不过比草生棉早了很多年。我们知道,西汉汉武帝年间,很多蔬菜和瓜果因为张骞的出使被带回。但是,不管是这两样中的任意一样,和这些蔬菜瓜果走的都是截然不同的路线。
茄子的传播路径走的是古代四川和古印度的商道,这条商道其实由来很早,只不过规模不大,并且并没有那么出名,但的确有很多作物顺着这条商道进入或外出。
西汉末成都人杨雄在自己的《蜀都赋》中这样说:
盛冬育笋,旧菜增伽。
这里的“伽”其实也是茄子,因为伽这个字也有“茄”的读音。
所以,最初的发源地是在古印度,西汉中后期从古商道流入了四川,在四川开始了最初的种植,慢慢开始向中原流通。
二、宋朝以前,关于流通和种植 汉朝灭亡,到了魏晋时期,种植的面积并没有增加,这其实有时代因素也有当时的社会因素。古代农作物的流通原本就是很慢的,而且做为一个外来的品种,并不一定能引起当时人们的兴趣,况且大面积种植需要经过培育后,茄子从汉到三国再到魏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东晋王嘉的《拾遗录》中曾经这样记载:
淇漳之鳢,脯以青茄。
另外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记载:
石头对西蔡浦,长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到了唐朝的时候,记载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到这个时候,记载的名字也非常多,主要用途是用来追根溯源。比如在唐朝人杜宝编纂的《大业拾遗录》中曾经这样写:
改呼茄子,原为昆仑紫瓜。
《大业拾遗录》虽然不是正规的史书,记载的多是隋朝大业年间的奇闻轶事,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唐朝人段式成在自己的笔记体小说《酉阳杂俎》中这样说:
茄子,一名落苏。钱王有子跛足,以声相近,故呼落苏。
在流通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些记载中得知,在唐朝时候,长安已经有了栽种,同样是在《酉阳杂俎》中还这样说:
有新罗种,色稍白,形如鸡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种。
唐朝时候的西明寺原本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住宅,后来成了李泰的魏王府,李治登基后,改成了西明寺。里面说长安的西明寺中已经有种茄子了。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到唐朝的时候,有叫“落苏”的,有叫“昆仑瓜”的,而且已经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流通。
三、宋元之后,茄子普遍种植 到宋朝时,种植面积已经非常大,主要见于各种写茄子的诗词文章。另外,宋朝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高峰期,很多农作物都是在宋朝时候最终定型并且栽培流通,茄子也不例外。
张舜民这样颂 :
身累百赘,颈附千疣,采之不勤,茹之颇柔。
张耒曾经这样写:
映叶乳茄浓黛抹。
由于太多,我们不能一一举例,但既然能普遍入诗词,则说明当时的种植区域已经很大,茄子也很普遍,所以才被很多人拿来写。但我们还是要说,宋朝时,茄子普遍种植,可最为重大的改变是发生在元代。
元代以前,样式上都是圆形的,颜色上有好几种,比如白色、青色、紫色,但在样式上,就只有圆形一种。元代时,由圆形培育出了长形,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那种形状。另外,在元代时,也有了系统的培育和栽种记录。
比如在王桢的《农书》中曾经这样写茄子种植:
二月下子,须肥熟地,常浇灌之。俟四五叶,带土移栽,相离尺许。根宜筑实,虚则风入难活。区土不宜有浮土,恐雨溅泥污叶,则萎而不茂。宜天晴栽,锄治、培壅功不可缺。
明朝的时候,王象晋在《广群芳谱》中写了详细的茄子收种:
九月黄熟时摘取,擘四瓣或六瓣,晒极乾,悬之房内或向阳处,勿浥湿。临种时,水泡取子,淘净,去其浮者。
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又流入了日本。
近现代,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品种也非常多,虽然最初是从印度流入,但却在中国被广泛种植和培育,所以中国也被称为第二发源地,从以前的小片种植名字多样,到现在的全面种植,这就是茄子的前世今生!
2019年密宗喀巴佛像新收购报价
山西膜结构车棚,屋顶膜结构,煤棚价格
长期出售聚乙烯高压颗粒大量供应进口吹膜PE颗粒
鼓楼代注册公司哪里有_代理注册公司需要多少钱
诺芮特净水器怎么样?诺芮特净水器简介
一枚茄子有多少变迁?你绝对想不到!穿越时空了解茄子发展史
供应行程开关ME-8122 AZ-8122 TZ-8122
施工路面清扫车 道路清扫机的工作原理
仙桃实验室净化施工厂家:新闻
加盟新豪轩门窗前期要花多少钱?
光纤灯水晶吊坠 水晶球 头 光纤水晶尾灯
耐香水共聚酯 PCTA AN014 透明 伊士曼原包塑胶
简爱格妮斯专卖店地址女装加盟店
夏季创业开店 投资爱遇见饮品小吃有底气
内家拳如何训练力量?内家拳练习 精武盟培训-武术培训招生
粉丝做法 绿茶粉丝 粉丝厂家
青岛空气源热泵的性能优越
百味米线加盟热线
汉阳家庭 地暖 水箱管道怎么清洗
瑞氏大盘鸡总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