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街乞讨到身家亿万,“特养教父”32年的农业路堪称一部传奇史


导语:
这几年,特种养殖特别火,到处都能看到靠养蛇,养竹鼠,养野猪等等致富的成功案例,市场有需求,自然就有不少人跃跃欲试。但特养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很多项目有人把它夸上天,也有人干脆贬损为“骗局”。
这一期源味探访,我们走进山东曹县王泽铺,去看一位“特养教父”跌宕曲折的创业史,他以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是怎样选择特养项目,并且实现一段财富佳话的。
源味君(左)与王泽铺特养基地创始人刘杰(右)
年少的他,沦落到沿街乞讨
地处鲁西南的曹县魏湾镇王泽铺,
原本是一片长不出庄稼的盐碱地,
当地人世代生活清寒贫苦,
而这一切,
因为“特养大王”刘杰的出现,
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他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村,
一跃成为蜚声中外的特养基地。
年少的刘杰,
是一个像狗尾巴草一样生命力旺健的农村娃,
犹如家乡遍地的野草一般,
见风就长。
齐鲁大地的厚重塑造了他坚韧的品格,
而这种坚韧与执着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刘杰兄弟姐妹8人,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
12岁那年,父亲也病倒了,
弟弟们懂事地选择了辍学,
他们离家到河南武陟县捡破烂
供成绩最好的刘杰读书。
如果人生轨迹照常发展下去,
应该是一个凤凰男通过苦读
实现自我救赎的励志故事,
可惜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一切。
一天上学路上,
刘杰骑着弟弟捡破烂拾回的破自行车,
慌乱中没有避开对面走来的卖鸡蛋的农妇,
一篮子鸡蛋全碎了。
妇人抢过刘杰的书包,到学校索要赔款,
当时的鸡蛋1毛钱1个,共2块9毛,
可刘杰哪有钱赔?
这强烈触动了一个14岁少年的敏感自尊,
一气之下,他决定离家出走,
偷拿姥姥卖羊的21元钱,
下决心改变命运,
要去北京闯出一片天地。
一个未经世事的懵懂少年
就那么一头莽撞地扎进偌大的北京城,
“买票去***看完升旗,身上已所剩无几。”
他开始了以乞讨为生的流浪生涯,
间或找一些苦力活,
辗转洛阳、太原、西安、武汉、怀化等地,
“可是再难,我也没想过回去,
两手空空的我,没脸回去。”
说起这些经历,刘杰已然是云淡风轻,
可我却看到少年人的胆量与野性,
以及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刘杰最终还是回去了,
带回了“玉米制糖”“制洗粉”两项技术,
准备大干一场,
后来发现那两项技术是假的。
于是又有了第二次出走。
他爬上了一辆南下的货车,
一连三天三夜没吃东西,
饿晕了的他慌乱中找到一车厢土豆,
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后感觉腹痛难忍,
无奈只有中途在湖南怀化跳了车。
祸不单行,
在跳车过程中他弄伤了腿,
幸好遇上一位姓张的扳道工,
用蛇酒很快医好他的腿伤,
生平第一次,刘杰对蛇这样的怪物产生了好感。
他四处打听,
发现蛇毒收购价奇高,
于是动了养殖的心思。
至此,
刘杰算是开启了他的特养之路。
特养之路,几多崎岖坎坷
他把乞讨了一年多的钱全部投入学习技术,
第一个项目是养鹌鹑,
向亲友借款3000多元,
然而那一年鹌鹑行情大跌,
第一次试水以完败告终。
不甘心的他出高价购回5对哈白兔,
当他拿着仔兔交售时,
回收单位已了无踪影,
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
村里人有嘲讽他“想发财想疯了”的,
也有嘲讽他是“败家子”的,
他全然不理,他坚信:
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他想起那一瓶神奇的蛇酒,
开始到浙江、湖北、江西等地考察,
钻研养蛇技术,
他和爱人冒着生命危险
先后到鹰潭、南宁、邵阳、武冈等地捕蛇。
吃尽了苦头,
数次与死神擦肩,
共捕蛇400多斤,获利十几万元。
“养蛇那几年,其实效益挺不错的。
这让我在19岁那年,
就成了当地第一个百万富翁。”
但一场意外,
又让他们蒸蒸日上的小日子戛然而止。
一个客户前来回收蛇苗,
下塌当地的一家宾馆,
一时粗心没系紧装蛇的口袋,
结果半夜里,90多条毒蛇全跑了出来,
一时间宾馆大乱。
得知消息的刘杰心想“完了、完了”,
来不及多想,
操起一根棍子满宾馆地打蛇,
没日没夜地打了三天,
终于平息那次风波。
“但从那次起我就开始留意新的项目,
一是因为养蛇实在很危险,
二是因为这时市场上开始有不少蛇业公司,
我必须保持品种的创新才有竞争力。”
除了养蛇、养鹧鸪、养苍蝇,
他还养过水蛭、土元、蜈蚣、麝香鼠
等近30个特种养殖项目,
此时的王泽铺已名噪一时,
吸引越来越多特养爱好者前来观摩学习。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可算是刘杰创业生涯遇到的最大危机,
一位记者前来拉广告未能如愿,
回去后不负责地发表不当言论,
媒体跟着蜂拥报道,
王泽铺的声誉很快受到严重影响,
很多不明真相的客户看过报道后
纷纷涌来要求退货,
原本有计划交售产品的养殖户也一窝蜂找上门来。
刘杰每天要收购鹧鸪、山鸡、海狸近万只,
每天支出高达20多万元,
一时间,养殖场连暂时存放产品的地方都没有了,
食品厂订的收购计划也一下子被打乱了。
众多养殖户争相抛售,
让经理们个个焦头烂额,
有的出主意让刘杰及时止损,
停止收购以求自保。
拿着手头的钱,
刘杰确实可以在其他行业东山再起,
但“王泽铺”的品牌也将不复存在。
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
刘杰沉住气,
三令五申地对经理们强调:
①对上门退货的养殖户不能滞收,
②不能对已经退货的养殖户打白条。
他想办法力挽狂澜,
带着手下人跑遍了北京各大农副产品市场,
以及超市、宾馆、饭店、酒楼,
努力打开市场的销路。
终于,北京房山区农工商总公司被他所打动,
当即签订了500万元的野味食品购销合同,
随后延庆、丰台等地也相继
建起了21个特种动物中转站及野味食品批发点。
终于,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王泽铺平安渡过了这次危机,
刘杰用1000万的代价,
保住了“王泽铺”这个品牌。
眼光独到,选准两个好项目
特种养殖,
是逃不开求新求异求变的思路,
刘杰更是深得“一招鲜,吃遍天”的精髓,
他在不断尝试新的项目,
发展到现在,
他有了自己认定的两个最佳项目:
黑水虻与芦丁鸡。
刘杰在新闻媒体中获悉,
全国现有2/3的大中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困,
1/4的城市已无处可堆垃圾。
垃圾围城,
是当今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道坎。
2008年,他从网上了解到
韩国养殖黑水虻处理垃圾很成功,
就想方设法,
从韩国科学院
聘请一位专门从事黑水虻养殖的专家,
在河南郑州
建起了国内首家黑水虻资源应用研究所。
然而,从韩国带来的黑水虻怎么也不产卵,
折腾了近两年,
韩国专家放弃研究回国了,
30多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不甘心失败的刘杰开始自己探索黑水虻养殖技术。
2013年,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家奶牛场
采集到了一种类似黑水虻的小昆虫,
后来经专家确认,
这种虻虫叫亮斑扁角水虻,
在我国广泛分布。
原来,刘杰从韩国引进的黑水虻
全名叫黑色指突水虻,
这两种虫子虽然是近亲,
习性却有很大区别,难怪出现“水土不服”。
“黑水虻是一种资源昆虫,
幼虫在自然界以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
幼虫从3龄起进入大量取食阶段,
在食物充分的情况下可全天24小时进食,
取食效率非常高。
1立方米饱和4龄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下,
24小时内可处理约800公斤餐厨废弃物。
对死鱼、烂果、猪粪、剩饭菜等
常见的有机废弃物特别有效。”
刘杰一谈起黑水虻就如数家珍。
此外,黑水虻幼虫的营养价值也极高,
烘干的黑水虻幼虫中
含有45%的粗蛋白和36%的脂肪,
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物质,
优于普通的豆粉和骨粉,
可加工成昆虫干粉,替代鱼粉,
成为优质的水产养殖饲料。
“幼虫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喂养鸡、鱼等经济动物,
由于其幼虫可以在水中生存,
更是水产养殖不可多得的活体饵料。”
说到未来黑水虻养殖的前景和效益,
信心满满的刘杰算了一笔账:
他所在的山东省菏泽市内四区
每天产生的餐厨废弃物量是180吨,
每年有2万多吨的泔水废弃物。
现在国家投资建设一个县级的餐厨垃圾处理场,
费用大概在450万元,
如果筹建一个等量规模,
专门用黑水虻幼虫处理餐饮垃圾的场所,
投资仅为30万元,
所产生的效益却是相同的,
所以黑水虻养殖的市场潜力很大。
再加上黑水虻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
繁殖及再生能力强、食物转化率高的特点,
规模化养殖“钱景”十分广阔。
除了黑水虻,
刘杰还有一项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芦丁鸡。
他曾参加上海的一个养殖论坛,
第一次接触到芦丁鸡这个品种,
这个世界上最小的鸡,
在旁人眼里是极其可爱的萌宠,
但在他眼里却是难得的商机。
辗转打听,
2017年,他终于在域外找到鸡苗,
以10万的高价引进18只芦丁鸡苗,
“现在国内所有的芦丁鸡,
都是我这18只芦丁鸡繁衍的后代,
它们相当于是芦丁鸡界的亚当夏娃。”
说起芦丁鸡的寻找之旅,
刘杰流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芦丁鸡的延伸产品
芦丁鸡体态娇小,羽毛华丽,
人工饲养性情温顺,
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宠物鸟。
此外,
芦丁鸡蛋含硒、锗、芦丁,
而鸡肉鲜美,肉质细白,
口感细腻、纯香,
富含氨基酸、牛磺酸,
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当源味君问到:
这么迷你的小鸡好养吗?
刘杰回答:
芦丁鸡个体小、食量少,
其实比鸡好养,
别看个子小,抗病力强,
适合全国各地饲养,
一般年产蛋250-300枚,
出壳40天饲料成本不足1元。
用养1只鸡的饲料可养50只芦丁鸡,
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
刘杰还把芦丁鸡加工为
芦丁鸡肉酱、麻辣芦丁鸡、五香芦丁蛋等风味小吃,
还有芦丁醋蛋饮料、芦丁鸡酒、芦丁蛋粉,
一经推出,
广受市场好评。
成功背后,你可以向他学习什么
失败者各有各的原因,
而成功者都有着相同的共性。
从一无所有的乞儿,
到身家过亿的特养大王,
刘杰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我看来,他的四个特性,或者说品质,
是决定他成功的要素:
①适时宣传,懂得为自己造势
源味君去探访的农场很多,
但把我们的采访也当成自己宣传卖点的农场不多。
还未成形,
他就在朋友圈借势宣传,
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
刘杰就不断给《农村青年》
《科学种养》《农业知识·乡村季风》
等杂志主动投稿数百篇,
更在《农民日报》这样有代表性的报纸上
做一年的整版广告。
新媒体兴起,
他创办中国昆虫网、中国黑水虻网等网站,
并且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建起自己的自媒体号,
即便业务再繁忙,
刘杰也会抽出时间亲自撰文、笔耕不辍。
对于懂得营销自己,
刘杰并不避讳,
他的一个理念是:“有名赚尽天下钱”。
②求新思维与“第一情结”
刘杰说自己一直有一个“第一情结”,
这不光是指在行业内声誉和影响力要做到第一,
更是要求新求变,
在别人没有意识到商机之前,
先拿下新项目。
“生意越好压力越大,
生意越好也是我越动脑筋的时候。
我从不敢放松,
总是在不断寻找下一个目标、运作下一个项目。
对我来说,
一个好的项目在市场正常营运赚钱时,
也就是下一个项目策划出台之机。”
③另辟蹊径赚大钱
刘杰在王泽铺有自己的特养示范基地,
也在筹备建一个昆虫小镇,
里面有昆虫标本博物馆和活体昆虫博物馆,
但这些年来,
他还有一个盈利的大项,
就是靠售卖种苗、技术和服务,
带着更多人一起做特种养殖。
因为他有超高的市场敏锐度,
总是能抢占先机,
又肯钻研特养技术,
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养殖户越来越多,
刘杰索性办起了培训班,
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入。
④创建品牌,整体发展思维
刘杰也透露出他的担忧:
这个行业内部的一些不规范机制,
会降低行业整体的信誉度,
引起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而这一切,
会断送整个特养行业。
他认为要破局,
首先要做好深加工,
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
在政府引导下,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
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
必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应该改变“同行是冤家”的传统观念。
实行行业联合,壮大实力,形成规模,
在国内国际形成销售网络,
把价格竞争变为品牌竞争,
只有这样,
特养行业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刘杰并不刻意宣传自己,
虽然有众多媒体蜂拥而来采访他,
但他更愿意把“王泽铺”这个品牌推向人前,
“我希望人们一想起特种养殖,
第一反应就是王泽铺。”
在他的美好憧憬中:
王泽铺,
是每一个特养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而这样一个小村庄,
能够成为中国特养的圣地之一。
采访刘杰,感受最深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少有的坚韧,遇大事的那一份从容与沉稳,还有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与行动力,还有特别擅长适时营销自己。
而我也深信,那些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永远在脑海中绷着一根弦的人,不论做什么,都会离成功比一般人更近。
如果你对特种养殖感兴趣,或者想和刘杰一起探讨特养技术的,可以联系:15653011659(微信同号)
亲爱的新农人朋友们,如果你也希望“农场主+”走访你的农场,帮你撰写报道、拍摄视频,可加微信:
yuan-xiaosi (电话:18186233709)
yuanweiwang666(电话:18186234836)
编辑 | 卷耳
排版 | 小抽屉


批发干辣椒,红干辣椒,辣椒王中王,川菜原料,干辣椒收购商优选
防静电手指套-防静电米黄指套-防静电粉红/黑色指套
宁夏金石伟业建筑装饰工程可靠的GRC构件销售商 酒泉grc罗马柱
小鸡爱生病,小鸡发病率高,小鸡死亡率高怎么,
南康机械钻井工程队地下水位较高的作业施工环境
从沿街乞讨到身家亿万,“特养教父”32年的农业路堪称一部传奇史
TIDELAND换灯器TF-3B换炮机美国休斯敦摩尔斯灯
普希金的野兔 奥涅金的棕熊
150KW管道式电加热器 大型流体防爆电加热器 环保高效节能
改名“黑泽志玲”?林志玲否认:名字承载了文化和大家的爱
紫铜换热翅片管,厂家直销,高效换热
当猪蓝耳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混感怎么治
JUSOO牌 丝印网版 丝印网板 丝印材料等
亿和 钢丝绳芯输送带 阻燃、耐寒、耐热、耐磨
疏附甲醛空气检测之秋冬季甲醛危害更大
居民区适合做什么生意?加盟代理稀奇古怪魔术玩具市场广阔
十档分选机价格优惠,自动测试分选海拓尔制造
冰天雪地滑雪场见 造雪机 滑雪板 室内造雪机 雪地坦克车
小型活动策划执行 微信活动策划方案
多肉植物怎么养,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