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读《传家》,品传统习俗之“春节”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庆,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的“送神”开始,到年初五“开市”,有各式各样的春节习俗。
中国人最重要的节庆就是过年,也就是欢乐的春节。在过去农业社会,时至农历十二月末,经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后,人们在这段假期欢聚团圆、拜访亲友,并除旧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过年的习俗可以回溯至殷商时代岁末头祭祖的“腊祭”。中国人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也是因此而来的。“腊”其实是“猎”的意思,老祖先在岁末才有空闲时间把猎取的野兽拿来祭天祭祖,然后盐渍风干留着吃,也就是“腊肉”的由来。后来演变为岁末举行祭典,并庆贺与慰勉过去一年的辛劳。
“年”有个古老的神话,相传“年”是一只吃人的怪兽,体大如牛,张着血盆大口,每逢冬藏后,它就出来猎食,人们莫不惊恐。但后来逐渐发现,年兽最怕三样东西,一是红色,二是火光,三是声响。于是在年兽要出来之前,家家户户在门前挂着红色的桃木板,并燃起一堆火,而且除夕当夜通宵不睡觉,不断敲敲打打发出各种声响,希望它因此不敢侵扰。等到天明后,人们才出来互报平安,互道恭喜,并设宴热烈庆祝。
“年”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夕”,年兽出来滋扰的夜晚,后来就被成为“除夕”。防年兽的三个法宝,随着时代的演变,红色桃木板被春联取代,火堆改为挂大红灯笼,鞭炮则取代了敲敲打打,成为现在过年的固定习俗。
过年要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日”开始算起。送神日就是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神是天庭派驻在家户的厨房,职司监察功过善恶的官吏;二十四日当天就是灶神要返回天庭述职的日子。因此,为了“上天传好话”,人们会在当天清早祭祀送神,并焚烧象征交通工具的“云马纸”,还要敬备甜汤圆,让灶神可以坐车回天庭,而且嘴巴吃得甜甜的,为他们向天帝美言几句。台湾就有把甜汤圆黏在灶嘴的习俗。
灶神返回天庭后,天帝会另派天神下凡巡视。因此,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当天,人们要注意言行,不能打骂,或是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晒内衣,免得被天神记上一笔。
送神之后,就算年关开了,首先要“清尘”,也就是年终大扫除,这个习俗源自宋朝《东京梦华缘》就有记载。特别是神明雕像、祖先牌位等祭祀用品,平常是不能动的,只有送神后可以拿下来清洗、擦拭。台湾有句谚语说:“打拼厝,才会富”,也就是说,过年前一定要把全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才会财源滚滚。
清理后,就要办年货、大采买,制作象征吉利的各种年糕,像是象征好彩头的“菜头粿”(罗葡糕)以及发财的“发粿”等,然后准备除夕当晚全家“围炉”的年菜。
过年的高潮要从年三十的除夕展开,在台湾,当天下午二时至四时要先进行“辞年”的祭祀仪式,先祭天再祭祖。接着,全家团圆开开心心共享丰盛的年夜饭,然后一起守岁;到了午夜十二时,就燃放鞭炮欢庆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要先进行“开正”的祭祀模式。“开正”的意思就是在新的一年开启时刻,全家张灯结彩,并在神桌供奉各种年节食品,祭祀上天与祖先;开正的时间则随着每年干支的时间而有不同。
在台湾,年初一的习俗非常多,但必要活动就是“行春”,一般就是到附近寺庙上香祈福,也有求吉利的方向再“出行”的趣味习俗。然后就是到亲友家拜年,互道恭喜发财,绝对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或是做触人眉头的事情,不然会倒霉一整年。也因此,年初一还有很多禁忌,例如不倒垃圾、不打骂小孩、不碰刀、不拿扫把等等。
★大年初二就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这个习俗的源起也与“年兽”的传说有关,嫁出去的女儿可以在这一天返家探视父母是否平安。在以前传统农业社会,女人出嫁后就不能随便回娘家,只有年初二这一天,女儿可以带着夫婿跟小孩一同回家做客,而且一定要带礼物,俗称“伴手”。
★年初三是俗称“老鼠娶亲日”,相传这一天的晚上是老鼠出勤结婚的大喜日子,所以年初三不进行祭祀祈福活动,而且入夜要提早熄灯就寝,隔天要晚起,以免干扰老鼠的好事。老祖先以前因为无法扑灭老鼠,于是衍生出这样以和为贵的习俗,确实饶富趣味。
★年初四是“接神日”,因为有“送神早,接神晚”的说法,所以一般是在午后敬备牲礼祭祀,迎回旧年二十四日赴天庭的灶神及其他诸神。迎神后,当年生肖犯沖的人,就可以去寺庙“安太岁”以趋吉避凶。年节到了这一天也步入尾声。
★年初五俗称“初年关”,“隔开”,年节在这一天画下句点,几乎所有的年节民俗活动都到这一天终止。初五也是各行各业“开市”的大日子,因为财神爷就在这一天下降凡间;直到现在,公司行号全体员工都会在这一天择吉时、财位,供奉牲礼、糕品、鲜花水果,一同祭拜财神爷,以求财源滚滚。
过年的重要习俗有:
守岁:除夕当晚,全家都要通宵守岁,用意是取“不困,来年才不穷困”。守岁也被称为“守长寿夜”,做子女的如果守岁越晚,越能替父母延年添寿。
发红包:也就是发“压岁钱”,通常在年夜饭吃完后,长辈在红包袋里放钱,分发给未成年的晚辈,有讨吉利,镇邪压魅的意思。
放鞭炮:“年”是一只会吃人的怪兽,它还有个名字叫“夕”,所以“除夕”的晚上要守岁,不断的敲敲打打,发出各种声音好把“夕”赶走;后来就演变成放鞭炮的习俗。因此鞭炮也是过年必备的物品。
除夕的晚上,接近深夜十二点,到处开始放鞭炮,很多人家放的还是一长串的,哔哔啵啵响好久,最后一声大大的“碰”,终于把“夕”赶走了。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把沖天炮加在酒瓶上燃放,那爆炸的声音让人觉得又刺激又害怕,到今天都还印象深刻。现在的鞭炮则是越玩越新颖,除夕的夜空,俨然成了一场烟火秀。
舞龙舞狮: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传统舞蹈,至今仍是华人地区每逢重要节庆必备的民俗文化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有趋吉避凶的意义。由于舞龙舞狮都需要有锣鼓阵伴奏,挥舞起来更生猛有力,因此几乎都是节庆最高潮的节目。
舞龙:“龙”是中国独创出来,象征祥瑞的虚拟动物。舞龙最早可以回溯到汉代,是为了祈求甘雨降温而衍生的仪式;到了唐宋,舞龙已经是逢年过节常见的节目了。
舞龙因为发展已久,随地域衍生许多形式。台湾多属于“南龙”,以竹木架构而成,龙身较长、较重、讲究运势;通常最短也有十公尺长,最长超过百公尺都有;每一条龙的节与节之间,相距应至少三公尺,才易于挥动,但龙节都是单数,在与龙珠算在一起,才是象征吉祥的双数。台湾以超过三十一节就称为巨龙。
舞龙由一人另外手持“龙珠”引导,称作“龙抢珠”,具有祈福和赐财的意义;持龙身者,则由舞龙头的人带领;不论龙身有多少节,没人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舞出龙的形意。
舞狮:中国并没有狮子,但从汉代以后就有引入的记载;狮子因为是百兽之王,又受到佛教认为狮子有“镇灾避邪”的影响,因此古代就流行造石狮于宅府门前镇守。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缀毛为狮,人居其中,想其挽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像。”可见早在南北朝就有舞狮的仪式。
中国舞狮因为地域分为“北狮”、“南狮”。北狮又称为“瑞狮”,但因为瑞字念起来又“睡”音,因此以广东为主发展的南狮,改称为“醒狮”,所以现在很多舞狮团体名为“醒狮团”。北狮重马步、形意,南狮更讲究技巧、特效,已有武术的水平。台湾的舞狮多属于“南狮”,依狮头形状分为“开口狮”、“闭口狮”。
舞狮大多为两人合作,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有非常多的制式桥段;其中最有名的是“採青”,通常把青菜挂在高处,然后由舞狮者跃过层层障碍(大多数是梅花桩),然后再“食青”、“吐青”,有庆贺生意兴隆之意,最后再由主持人赐给红包表示感谢。这也是年初五开市,最常见的庆贺活动之一。
贴春联、年画、剪纸:过年张贴春联、年画的习俗,源自挂在门上赶崇避邪的“桃符”,最早开始于汉代,因为桃符为红色,所以春联一律都以红色为底,再结合优雅的书法与吉祥的诗词,成为家户过年不可或缺的应景装饰,其中又以贴在门口两侧的“对联”最受重视。
年画则由驱邪避凶的神像画,以及各种讨吉祥的如意、聚宝盆或是民间故事版画等等,种类繁多,多张贴于门板中间。
剪纸源自南北朝的“宜春帖”,也就是在纸中间镂刻“宜春”二字,周边再搭配原案的剪纸艺术;因为是过年悬挂于门窗贺岁之用,所以又称为“春书”。剪纸最常见的形式是“窗花”,内容包罗万象,一般的主题是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贺岁词,或当年生肖以及各种民间神话故事。
这本冬天的专辑中,我在很多地方贴上剪纸作为摄影的背景,“中国人的生命礼节”篇也选择以剪纸的方式呈现,每一张都出自大师的手艺,圆腾也都有祝福或深远的含义。比如其中一幅有桃子和燕子,其谐音是“讨厌”;如果外国朋友收到,也许无法理解我们的文化里藏有无尽的有趣陷阱吧。
小时候走在巷弄里,我还看不懂家家户户门上对联的深意,只觉得红纸被雨水淋湿或被太阳照淡了,有一种斑驳苍凉的感觉。随着年龄增长,才渐渐懂得我们拥有的这个独特文体的精妙。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把具有深意的字句,搭配平仄语法组合成双,不仅有雅致、应景、教育、娱乐、应用的功能,还能抒怀或述志,体现善良、训诫、讽刺、炫耀等精巧的心思。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为自家大门贴上春联,并在门框上方各加一横楣,增加趣味或加重语气。其中最常见的春联,右联写着“门迎春夏秋冬福”,左联写着“户纳东西南北财”;上方横楣为“千门瑞庆新”,把门户、季节、方位与所有的吉祥、安乐、祝福全涵盖在内。
张治先生所著《对联之研究与学习》一书中提及,“不管是艺术上之抒情写景,应用上之吉、凶、庆、弔,总要存于中,形于外,出之于心,言之有物,这样才充实而有意义。”,所以我们读对联时,在短短的字句中,能体悟它利用字意、字形、字音、对比来丰富词句的风采,呈现结构与气势的铺陈,也能享受其意境与乐趣,并引发遐思与深思。所谓的“吟诗作对”,凡认识中国字的人,都拥有这项特殊的权利,可以自我发挥。
过去的春联,大多富于除旧布新与喜庆纳吉之意,一般的对联或挽联,则更能显露人情世事的练达与微妙。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去世时,于右任的挽联是:“文章天下事;风雨故人心。”短短十个字,充分流露他对逝者的真情。一个穷书生太太去世了,他为亡妻写的挽联是:“七八载夫妻,少米无柴空嫁我;三两个女儿,大啼小叫乱呼娘。”,简易的文字,让人一看就有酸楚与敬重之心。
还有些对联则富于嘲讽意味,如“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自嘲又带有傲骨。另如一个土地庙的对联为“噫,天下事,天下事;咳,世间人,世间人。”让我们好像看到掌管土地的庙神看着无知的世人猛摇头!还有一位余先生,他的妻子被高官夺走了,除夕那天就写了一付自我解嘲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口:“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子何,如之何”!虽然请来了佛陀与孔子来解决家务事,文字间的深意却让人对他莫可奈何。
以前家家户户需要有对联,很多文字都跟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关。最妙的是一位屠夫的家门口没有对联,据说明太祖经过就为他写了一句“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真实精准绝妙,让人拍案叫绝!
对联的撰写,文字是字字珠玑,书法则随人而异;楷书工整大气,草书龙飞凤舞,都能形成特殊情趣,让人赏心悦目,雅俗共赏。过年期间在门上贴春联,也有与人共勉,同乐,祝福的深远之意。
《传家》——节选


宁津欧式餐桌椅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赤城县优质ppr水管10大品牌哪家便宜
厂家直销汽车发动系统专用油封
误食毒蘑菇事件连续发生 野生蘑菇请勿采摘
贝巧思加盟前景如何
荐读 | 读《传家》,品传统习俗之“春节”
大舌头麻辣烫面加盟费高吗 投资总预算要多少
厂家直销批发秋冬打底男装t恤一手货源
工业双氧水
HBND-A804-I 液化站LED防爆灯
运动人物 仿5环 烫金麂皮绒 箱包面料
无核密度仪计量15091524347
供应ZYS-3A直流测速发电机天津南马路五金城
greenmoab GMA-8003说明书
痴馍肉夹馍投资 打造餐饮新“馍”式
厂家直销 小型 NJP-200全自动胶囊充填机
老人鞋可以享受哪些帮扶
语文老师职称评定可以发表哪些学术期刊发表投稿要求是什么
scs 吴中区地磅/1-200吨地磅可定制
不同的运动应该选不同的运动护膝